202305-25 北京工业大学STWJ,基于热处理的电弧增材制造Al-Zn-Mg-Cu合金性能增强的微观机理 NEW 近期,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袁涛等人在焊接领域知名期刊“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上,共同发表了一篇题为《基于热处理的电弧增材制造Al-Zn-Mg-Cu合金性能增强的微观机理》的文章,研究针对Al-Zn-Mg-Cu合金电弧增材制备镀层力学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热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有效改善。 &... Read More >
202305-24 嵌入式3D打印用于精确制造图案化的人类神经结构 NEW 制造神经3D模型需要在细胞外基质(ECM)的极软环境中控制细胞的空间排列,但常用于模拟ECM的软水凝胶缺乏打印结构完整性,使得制造具有精确空间排列的神经组织体外模型仍然具有挑战性。 嵌入式3D打印具有巨大的前景,因为它允许对极软组织结构进行精确的构图。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Janko Kajtez等提出了一种称为自修复颗粒ECM(SHAPE)的复合材料作为嵌入式3D打印的支撑浴。如图... Read More >
202305-04 《Angew. Chem.》:活性超疏水材料用作三维电子器件内竖直电极中间层的新思路 NEW 相较于二维平面集成电路,三维电子器件由于具有更高的理论电子元器件集成密度、更灵活的电路设计以及更低的器件能耗等特点,成为消费级电子设备、植入式医用电子器械等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 然而,在三维电子器件的常规制备与加工过程中,竖直电极与层间接触位点处易出现粘接不紧、错位等现象,不仅影响层间电路的连接性,同时也限制了器件的竖直电路集成度。此外,由于电路基底多采用硅基或金属类基板,灰尘、高湿度、酸碱性腐蚀液等环... Read More >
202305-04 高温钛合金及钛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现状 作者:高楚寒1, 2, 吴文恒2, 张亮2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3D打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高温钛合金及钛基复合材料因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等优异性能,近几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钛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与增强相组织有关,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凝固可以使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中晶粒细化,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Read More >
202304-27 《AM》论文:中科院福建物构所3D打印仿生结构研究获进展 具有复合特征的仿生结构因独特的机械性能,为各种工程应用开发设计优异性能的结构提供了设计思路。然而,在仿生制造和设计这些复杂精细结构时,在模具成型和复杂结构验证等方面常常受到加工条件限制。3D打印可快速制造各种复杂结构,为仿生结构的设计、制造和验证提供了新方法。 仿生(a)兼具刚硬和韧性结构来设计(b)分级弯曲和拉伸主导的混合晶格结构 ... Read More >
202304-27 首个材料挤出3D打印PEEK植入物在手术中成功应用 科学研究表明,骨重塑对动态载荷高度敏感。由于应力屏蔽效应,有必要研究和开发具有比金属材料低的弹性模量的材料,以及用于骨科植入物的高短期和长期机械阻力。PEEK材料凭借其化学性质稳定、较高结构强度且符合骨骼力学性能等特点,成为骨科植入物的优秀材料。 全球战略合作伙伴AMPower的年度增材制造报告,包括PEEK在内的高性能塑料的熔融挤出3D打印的应用使得FDM这一技术被应用到分布广泛的各行各业的工业制造领域。... Read More >
202304-19 顶刊Science刊登的可穿戴纤维流体泵及其中应用的3D打印柔性细丝 维是纺织物的基础。随着能够作为传感器、驱动器或能量存储、收集器的先进纤维材料的发展,制造先进的功能性织物成为可能。研究表明,纤维也可用于泵送流体。流体致动是软性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也是可穿戴技术的关键方向之一。目前,缺乏可以简单地集成到纺织品中的主动流体泵,这限制了很多柔性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开发。这是由于,传统的刚性流体泵,具有较大噪音和振动,并不适合集成到可穿戴的功能性织物中。 &n... Read More >
202304-17 人族R-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的3D打印火箭 基于通过 Terran 1 “人族1号”火箭(世界上第一个飞行并到达太空的 3D 打印火箭)积累的七年多的经验和动力,Relativity Space正在加速公司对 Terran R 的开发,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Terran R 还代表着Relativity Space朝着构建人类多行星未来的使命迈出了一大步,最终为客户提供了一种能够执行从地球到月球、火星等任务的点对点太空货船。Terra... Read More >
202304-17 算法升级、技术提升、工艺改进,浅谈联泰科技多振镜3D打印技术 2022年度,联泰科技“多振镜 3D 打印设备”入选“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该项目除了充分满足了大幅面打印的需求以外,对于效率及精度方面都有全方位的提高,使用户从中获得了更多收益。联泰科技大幅面、多振镜光固化3D打印设备多振镜 3D 打印技术是一种高效、精准的3D打印技术,它通过利用多个振镜来控制光束的运动,从而实现快速、精确的 3D 打印。 振镜同步控制加倍速度多振镜3D打印技术,采用多激光器... Read More >
202303-09 解决3D打印金属晶格支柱缺陷问题,准确率超过 94% 点阵结构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在低密度结构中有较大的力学性能优势。与传统的固体材料相比,金属点阵材料的密度大大降低,具有相同性能的点阵结构可以减重达70%以上。与金属泡沫材料相比,金属点阵结构性能上可控制,强度和模量比金属泡沫材料高出一个量级,承载效率更高。 为了解决 3D 打印金属晶格结构中缺少支柱和支柱缺陷的问题,美国LLNL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团队研究了在3D打印过程中监控构建质量的能力,可以即时判断零部... Read More >
202303-09 粉末挤出打印技术,另辟蹊径应对钨金属的难加工挑战 钨及钨合金是典型的难熔金属和难成形材料。超高的密度、硬度、光泽度和质感,耐腐蚀性、延展性及导热性好,电性能优良,抗拉强度高,低热膨胀,吸收射线能力强,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化工冶金、核工业等诸多领域。长久以来钨产品加工对于钨行业内的人来说亦是难题,加工工艺也仅局限于传统的粉末冶金方式,如何实现其快速原型制造一直属于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其熔点高、硬度大和脆性大的特点,导致极其容易出现变形、裂痕和夹心等缺陷,甚至无法制... Read More >
202302-06 Fraunhofer IWM通过微结构级仿真可实现最佳3D打印工艺参数 德国弗莱堡弗劳恩霍夫材料力学研究所 (IWM) 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在微观结构层面模拟激光束粉末床熔合 (PBF-LB) 增材制造工艺的方法,以确定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直接相关性,该方法是结合多种不同模拟方法的结果,将能够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例如激光的扫描速度或功率。L-PBF加工过程的光线追踪模拟 © Fraunhofer IWM 确定最佳工艺参数金属晶粒的微观结构对于零部件的机械性能尤为重要:它们具有特定的方向... Read More >
202302-02 西北工业大学:基于氧空位调控激光3D打印氧化物共晶陶瓷性能 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温结构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亟需开发轻质、高强、高承温、耐腐蚀、抗氧化的新型超高温结构材料。基于熔体生长法制备的氧化物共晶陶瓷具有杰出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环境性能,被视为新一代超高温结构材料的重要候选者之一。传统定向凝固等技术难以制备复杂结构共晶陶瓷,极大地制约了该类材料的应用前景。 激光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柔性增... Read More >
202302-02 响应工业5.0,3D打印的450 kW 铜燃烧器,看到氢气和天然气火焰的差异 在ACAM亚琛增材制造中心的RWTH DAP与合作伙伴开发的HyInnoBurn项目中,HyInnoBurn项目致力于开发优化的工业燃气燃烧器,以实现天然气和氢气的安全灵活运行。由于氢气火焰的行为不同于天然气火焰,该项目将开发优化的燃烧器几何形状以满足特定的燃烧器要求,例如低排放或在钢厂等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安全运行。 燃烧器还应具有可扩展性,以满足不同最终用户的特定要求。AM-增材制造技术成为关键的... Read More >
202302-02 纳米晶铝基复合材料高效率增材制造 金属或合金可以通过晶粒细化即引入更多的晶界来强化。然而,高密度的晶界将为晶粒粗化提供驱动力,引起力学性能退化,严重制约纳米晶材料的大范围制备以及在工程结构领域的应用。 最近,一些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在低温下由塑性变形产生的铜和镍纳米晶粒在临界晶粒尺寸(通常小于70纳米)以下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对于Al合金及铝基复合材料,受Al原... Read More >
202302-02 双光子聚合 (2PP) 3D打印技术制造陶瓷超材料的技术诞生! 传统上,双光子聚合 (2PP) 3D打印技术用于处理光敏树脂材料,这与通常完全不透明的陶瓷树脂和陶瓷浆料截然相反。然而,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研究,最新的发展将双光子聚合 (2PP) 3D打印技术用于处理一种透明且可光固化的纳米颗粒(树脂)悬浮液,其中含有非常高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颗粒 (YSZ) 。由于纳米粒子分散得非常好,在 800 nm 的工艺相关波长下可以有效抑制光的散射。获得分辨率低至 500 nm... Read More >
202301-29 Nature: 哈佛大学Lewis团队开发旋转多材料3D打印(RM-3DP)技术实现异质螺旋亚三维结构 螺旋结构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螺旋结构具有独特的机械性能和多功能性。到目前为止,模拟这些自然系统的合成结构是通过缠绕、扭曲和编织等方式实现的。 然而,这些制造方法无法同时在来自广泛材料的任意二维(2D) 和三维 (3D) 图案中创建具有亚体素控制的多材料、螺旋结构的细丝。哈佛大学Lewis团队开发旋转多材料3D打印(RM-3DP)技术可实现异质螺旋亚三维结构,该技术能够对方位异质结... Read More >
202301-29 创成式设计和增材制造重定义芯片光刻机晶圆台的热管理性能 光刻机是科技半导体行业的皇冠,是芯片制造的重要设备,其内部结构精密复杂,决定了芯片的制造工艺。晶圆台是光刻机关键部件之一。晶圆台的作用是生产过程中用于支承和固定晶圆片。热变化会引起材料膨胀的微小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热梯度和波动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由于晶圆表面的不断加工,其结构位置会发生改变(通常称为边缘放置误差,或EPE)。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正转向面向增材制造的设计以及增材制造-3D打印,改进晶圆台的热管理性能,重新定义下一代晶圆工作台的架构。值得关注的是,在下... Read More >
202301-16 Nature:超细晶粒高强度钛合金的增材制造 据悉,本文报告了钛-铜合金的发展,这些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元素的分配而具有高的过冷能力,这可以克服增材制造过程中激光熔化区域中高热梯度的负面影响。 增材制造,通常被称为3D打印,是一种逐层构建零件的过程,是创建接近最终(净)形状的组件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对于复杂度高、材料浪费低的产品,该工艺正在挑战传统制造工艺的主导地位。通过增材制造制造的钛合金已应用于各个行业。... Read More >
202301-05 基于增材制造的新型战机结构创新 机体结构是战斗机的载体平台,通常由数万个零件组成,设计和制造要求高,其品质直接影响战机的飞行安全和作战任务完成能力,也可以说机体结构是先进战机的“ 根” 。历经数十年发展,喷气式战机已达第四代,机体结构正在由传统设计制造向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方向发展。目前战机机体结构已出现瓶颈,主要体现在超重、开裂等问题上,难以满足新一代飞机的研制要求,制约新型战机发展,各国都在寻找解决瓶颈问题的技术方案。近年发展起来的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可成形复杂结构、定制化制造、周... Read More >